恶臭气体是指能刺激人的嗅觉器官并引起不愉快感觉的气体,其主要来源包括:
动植物腐烂分解产生化氢、氨气等恶臭气体、湿地沼泽等自然过程中环境释放的甲烷、硫化物。
石油化工、制药、生产加工等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含硫、含氨等有机或无机恶臭气体。
城市污水处理厂、垃圾填埋场、公共厕所等也会产生大量恶臭气体。
机动车尾气中含有甲醛、丙烯醛等异味物质。

主要影响
对健康的影响:高浓度的恶臭气体(如硫化氢、氨气)会直接刺激眼睛、呼吸道和皮肤,引起流泪、咳嗽、胸闷、咽喉疼痛等症状。高浓度下甚至可能导致急性中毒,严重时会窒息死亡。 长期暴露于低浓度恶臭环境中,会损害嗅觉功能并可能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、神经衰弱、内分泌紊乱等问题。
对环境与社会的影响:恶臭污染会降低空气质量,恶臭气体本身就是大气污染物,部分气体(如甲烷)还是温室气体。它们会溶于水,随降水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系统,造成水体污染。同时,恶臭气体中的有害物质会沉降在土壤中,造成土壤污染和生态破坏。

常说的八大恶臭
常说的八大恶臭气体是指我国《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》中明确规定的 8 种主要污染物:
氨气(NH₃):常见于化肥、畜禽养殖、垃圾填埋场,气味为强烈刺激味。
硫化氢(H₂S):多来自污水处理、石油开采、化工生产,有臭鸡蛋味,且具有毒性。
甲硫醇(CH₃SH):存在于造纸、橡胶加工、垃圾腐烂过程中,是强烈的烂白菜或烂洋葱味。
甲硫醚(C₂H₆S):源于食品加工、化工反应,气味类似腐烂的卷心菜或大蒜味。
二甲二硫(C₂H₆S₂):常见于石油炼制、农药生产,味道为恶臭且带刺激性,类似腐败的有机物味。
二硫化碳(CS₂):主要来自化纤生产、橡胶制造,有类似乙醚的刺激性臭味,浓度高时更刺鼻。
苯乙烯(C₈H₈):用于塑料、树脂生产,气味是带有甜味的刺激性恶臭,长期接触有健康风险。
三甲胺(C₃H₉N):多见于水产加工、肉类腐烂、化工行业,气味为强烈的鱼腥味。

气体传感器在恶臭环境中的应用
硫化氢传感器:在污水处理厂、垃圾填埋场、石油炼化、天然气开采等场所,硫化氢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空气中H2S的浓度,一旦浓度超过安全阈值,立即触发报警,提醒工作人员采取通风或防护措施,确保作业环境安全,有效预防中毒事故的发生。
氨气传感器:在垃圾处理场、污水处理厂、化工园区、化肥生产、制冷设备制造等氨气易发区域布设传感器,可以实现对空气中氨气浓度的24小时实时监测。一旦浓度超标,系统会立即报警,提醒管理人员及时排查泄漏源或启动通风设备,确保作业环境安全,防止污染扩散和人员中毒。
VOC传感器:在工业园区、垃圾处理场、污水处理厂等VOCs和恶臭气体排放集中的区域,布设VOCs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空气中多种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。通过分析这些“气味指纹”,不仅能评估整体的恶臭污染水平,还能帮助识别具体的污染来源,实现溯源。”当监测到VOCs浓度超过安全阈值时,传感器系统会立即触发报警,提醒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措施,防止污染扩散和对周边居民健康造成影响。
可燃气传感器:在垃圾填埋场、垃圾焚烧厂、污水处理厂、化工园区等场所,易产生易燃易爆等可燃气体,可燃气体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气体浓度的变化,一旦浓度接近爆炸限值,立即触发报警并联动通风或阻断系统,实现早期泄漏预警,防止恶性事故发生。

综上所述,通过部署多类型传感器阵列,可实现对恶臭气体种类与浓度的实时监测。不仅为环境监管提供科学支撑,也使企业优化生产工艺,从源头削减恶臭气体排放,加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。未来,随着技术进步,传感器向着更加智能化方向发展,环境监测将加速迈向自动化、数字化和智能化。










